嚴防糖尿腳
年檢護足最重要


數糖尿病併發症,大部分病例都知亦都驚有糖尿腳,擔心對腳會潰爛會發黑。如想預防此症,其實除了控制血糖外,定期檢測足部的神經反應及血流狀況,也是防範截肢風險於未然的關鍵。

「搵條尼龍絲篤腳板底嗰個檢查,真的咁重要嗎?」這對白,幾乎每年勸說資深糖尿病人我阿爸去驗腳時,都會重複一次。

事實很多糖尿病人就算已患病多時,對於糖尿腳年檢有幾重要,仍是不太明白。香港足病診療中心註冊足病診療師林喜民表示:「因為血糖失穩,糖尿病人很容易出現周邊神經病變及血管病變,尤其是遠端的手腳位置,而足部因為支撐身體重量,在持續受壓下較手部更易形成傷口潰瘍,以致糖尿腳會是此症的常見併發症。」


傷口→潰瘍→截肢

對於足部有「傷口」,任誰都會當是小事。但若糖尿病人有手腳麻痹、感覺轉差狀況,代表已存在血管病變及周邊神經病變的可能,則一個足部的小傷口,原來也有併發截肢的風險。

血管病變:血糖會令血管組織硬化,因血管收窄或鈣化等造成缺血的現象,會令血液循環減慢,在足部血流減少下傷口更難癒合,嚴重會有壞疽情況。

周邊神經病變:神經線靠血管輸送養份,當血管組織硬化輸送功能減弱,神經線因為缺乏養份,亦會出現退化,令神經感覺變得遲鈍。

研究發現,大約3成糖尿病人會有不同程度的足部周邊神經病變,常見有感覺退化表現。「開初很多時是手腳麻痺,患者自述徵狀多是『對腳似是着了襪一樣,觸摸時覺得有層嘢隔住』般,再後神經感覺愈來愈差,更可能有冷熱感覺遲緩,或蟻咬、針拮、火灼等感覺混亂訊號,最嚴重者對腳會完全無晒感覺。而正因為足部感覺遲鈍,一旦患者足部受傷又未能及時發現,傷口被細菌感染,便會引發潰瘍,甚至有可能要截肢。」


厚繭雞眼易致傷口

基於85%要截肢的糖尿病人,都是由一個潰瘍傷口併發症而起,林喜民強調要防範糖尿腳,最簡單方法就是要避免足部傷口,而年檢驗腳是其中的關鍵措施。

「試過有糖尿病人本身足部有雞眼,他經常自行用雞眼膠布處理,但未幾脫襪發現時有滲液,因擔心起來驗腳,才知其足部周邊神經感覺反應已遲鈍得幾嚴重,對很多微觸覺、微壓力及震盪感覺也沒反應。後經消毒切除足底厚皮,更加發現雞眼厚皮底下有個很大的傷口,相信是膠布所含的水楊酸侵蝕皮膚所致,只是他感覺退化,完全不知足部傷口已感染細菌在流膿,當下要以特製及消毒敷料作處理。」

臨床類似病例並不少,他指除了鞋襪刮腳、意外受傷等會造成傷口,部分個案如本身有足部結構問題如拇指外翻、腳趾屈曲變形、扁平足等,相對亦會較易形成厚繭或雞眼。「厚繭或雞眼的形成位置都是壓力點,若不當處理如用不潔工具亂去死皮,貼雞眼膠布搽藥水等,很容易便會刮傷或乸傷形成傷口。」當然,其他足病如厚甲、灰甲有可能壓傷甲底皮膚造成潰瘍;皮膚病如腳癬、皮膚乾燥爆拆等亦有可能因抓癢招致細菌發炎,對於免疫力較低的糖尿病人而言,都不得不防。

「糖尿腳年檢的作用,主要就是檢查患者足部有否『不為意的傷口』,再因應其神經感覺及血流狀況評估,建議足部保護行為,如及早處理足病,每日做足部護理(包括檢討腳甲、皮膚、腳趾隙、腳底(用鏡返照),注意沖涼水溫等,以減低足部出現傷口潰瘍的可能。」


基本糖尿腳檢驗

感覺測試:主要用於評估周邊神經病變的可能,包括微壓力測試、震盪測試、痛楚針拮測試、冷熱測試等。

尼龍纖維單絲試驗:主要利用尼龍管刺向足部的微壓力測試。如合着眼進行的患者在10個位置中有4個反應都「不清楚」,評估表現即為不達標。

震盪試驗:將儀器放腳趾頭或趾骨上,由小至大調校震盪幅度作測試,以讀數高低評估患者對震盪感覺有否退化。

血流測試:在觸診外,也可透過超聲波儀器測試足部脈搏,透過下肢血流的「脈搏跳動聲響」強弱,評估有否血管收窄或缺血情況發生。


糖尿腳INDEX

70,000: 本港現時約70萬名糖尿病人中,約有1成個案即70,000病例患有糖尿腳。
70%: 臨床有70%需接受截肢治療的病患,病因都與糖尿病有關。




資料來源: 經濟日報